一提笔,回想十年来的教育教学及日常工作,自己好像太多的废话连篇,一批评学生,话匣子再收不回。总感觉自己不会好好说话,为此总是自责自怨不已。
每每想起自己曾经带初中时的情形,跟大一点的孩子说话能起一定作用,因为他们毕竟能听懂老师在说什么。自从到小学以来,自己总是婆婆妈妈,啰啰嗦嗦的。我常常问自己,那么小的孩子,他们能听懂我说的那些吗?我哪来那么多道理跟他们讲呢?他们小小的心灵里,能否接受我所谓的对他们好的想法?
有时候翻开孩子们的练习本,发现几乎每一页都会浪费多半张,甚至才写了几个字就翻页了。看到这种浪费现象,真是让我既心疼白花花的纸,又觉得很无奈。现在的孩子是太幸福了,还是不知节约和珍惜的意义。永远有扔不完的垃圾静静地躺在教室或者楼道的某个位置,等待值日生或老师或小雷锋捡拾。走进教室,我又会对着自己班上的学生教育一番。可能是孩子们年纪小的原因,有时鼓励都见效不了多久,批评就更不起作用了。如沐春风的言语暖人心脾,严厉的指责伤害幼小心灵,我常常进退两难,不知如何跟孩子们说话才是好的,才是对的。
批评与表扬是一门艺术,关于说话,说好话,好好说话,我依旧在学习的路上。对于学生,我尽量做到尽职尽责,对某些事情做不到睁一只眼闭一只眼。我觉得教育这件事是一件良心事,只要做对孩子们有利的事就是对的;当然,自己也有做错的时候,主动承认错误,做孩子们的好榜样。
我想今后还是要继续努力学习,对学生好好说话,说有用有益积极的话。
曾经看到一篇文章《我们不能手里只有一把锤子》,说的是一名老师整天黑愁着脸,只要是看见学生不顺脸,便就是一顿批评。作为老师,不能手里只有一把锤子,看见钉子就敲一下,还应该有板手、螺丝刀、电钻等。
我也何曾不是这样,面对课堂上几个调皮的学生,我也是时时板着脸,从来没有对他们表扬过。可是不管是黑着脸,还是批评教育,或者是我的"河东狮吼”的方法,在他们几个孩子身上,总有种拳头打在棉花上的感觉——不痛不痒。怎样才能让他们安静而且懂得学习?这成为我的困扰,后来一件小小的事情使我彻底改变了以往的管理方法。
一次上课时,我像往常一样指导学生做练习,而他们是一如既往地做小动作。为了不影响到其他同学我便悄悄站在了他们的身后,其中一个调皮的学生没有带笔,于是我便将我的笔借给了他,又指导他练习。我猛然发现他表现得很积极,还把写出的结果拿到了我的面前让我看,我刚想指出他练习中存在的问题,可是当我看到他欣喜、骄傲的眼神后,我止住了。我反而表扬了他的进步,将笔作为奖励送给了他,又让全班同学给了他一次鼓励的掌声。从那节课后,我便开始找机会表扬他,反思自己以前对学生表扬太少,批评太多。后来我又找机会跟他谈心,再次肯定了他的进步,他竟然改掉了上课做小动作的坏毛病。班上还有几个调皮的学生在我的表扬和鼓励下都有了很多的改变,班级管理的很多问题也迎刃而解!
原来每一个学生都需要爱和表扬,都需要老师“润物细无声”地呵护,而不是“狂风暴雨”式的教育。通过这件事我懂得了在孩子的缺点中发现那一点点优点,并小心地呵护着那一点点光。一个简单的故事,用心体会,用心思考,让我们的教育智慧升华。炼就一双慧眼,发现每个孩子"那一点点光”。总会有那一瞬间,一颗流星、一只流萤,在广袤的夜空,都是亮丽的风景,都让我们感受到每一个鲜活生命的独一无二和与众不同。
晚饭期间,信息铃声响了,我抬头瞥了一眼,从信息提示栏中看到是小元同学发的语音。我首先想到的是小元怎么会给我主动发信息,心里猛得一紧,是不是发生了什么事?我的脑子飞快地转着,努力回忆着这一天我和小元同学的接触画面,最后得到的结论是:今天好像没有发生什么“特别”的事。我带着疑虑点开了小元的信息,听完信息内容,我忐忑的心不仅放下了,而且还带给了我意外之喜——小元竟然问我晚上的英语作业是什么。这一询问,对于老师与学生而言,最寻常不过了。孩子们上学期间,几乎每天都在完成这项任务,由于那天太忙,给孩子们说课后作业发群里,放学后一直没来得及发,竟然是小元第一个提醒了我,我既感谢小元的及时提醒,又特别的欣喜——小元竟然能主动询问我课后作业是什么。
我和小元相识已经两年多了,在过去两年的时间里,小元给我们留下的印象是:小元,你的作业呢?小元,你咋又没交作业呢?小元在哪里?课外活动期间,其他同学满校园寻找小元的身影,等其他同学将满脸通红、满头大汗的小元带到我的面前时,下午的自习铃声响起来了。就这样,小元的作业本还静静地躺在小元的桌子上休息,也许作业本的心里也像我一样焦急万分,失去最后的耐心。
回复完小元的信息,给所有学生布置了课后作业,我回想着小元的变化:从去年暑假开始,小元几乎坚持每天朗读打卡,成为暑假朗读打卡优秀者之一,课堂上的作业基本能够独立完成,到今天主动询问课后作业,很好地印证了“用心呵护,静待花开”。作为老师,很多时候面对个别学生显得很无力,这种无力感也使我紧张、暴躁,面对自己的孩子亦是如此。曾经有朋友开导我,让我自己平和一些,不要过于急躁,孩子成长过程中会出现很多问题,有这样那样的问题很正常。遇到棘手的情况,最先应该反思的是我们大人,先从自身找问题,用最优的方式去解决问题,而不是一味地暴跳如雷地指责孩子。
不知不觉中,小元进步了,成长了,小元不再是从前的小元,我已不再是从前的我。在我们的日常教学活动中,只要我们努力地去读懂孩子,用心耕耘,我们就能看到孩子的进步,也能从中收获喜悦。
发表评论: